1. 首页 > 心理

棉花糖,一块还是两块?

棉花糖,一块还是两块?

汤姆今年4岁。在父母的同意下,他参加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举行的一个心理学实验。沃尔特·米歇尔(WalterMischel)教授在汤姆面前放了一块棉花糖,一个铃铛。教授说他要离开15分钟,他不在时如果汤姆没有吃棉花糖,可以再得到一颗。如果他坚持不下去,只要摇一摇铃铛,就会有人进来让他吃面前的棉花糖。但这样,他就只有这一颗。摄像机记录着研究人员不在场时汤姆的一举一动。他开始在椅子上扭动身体,努力盯着别处看,分散注意力。几分钟后,想吃的念头占了上风,他的小脚直跺地面,接着又用手蒙住眼睛。可他坚持下来,没有摇铃铛。15分钟过去,米歇尔教授回来,夸奖了汤姆,并像允诺过的一样,又给他一块棉花糖。汤姆捧着糖,绽出笑脸。

实验中的很多孩子都没能挺下来。有的在第1分钟就动摇了。也有忍耐了更长时间的,小舌头在棉花糖周围的桌面上舔了一圈,但最终还是在15分钟结束前放弃。

米歇尔教授的实验室人员随后对参加实验的孩子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观察。研究结果大大动摇了我们当代的理念:要获得幸福生活的关键是什么?首先,控制对棉花糖的欲望和智商(IQ)没有什么关系。特别“聪明”的孩子也会比IQ特别低的孩子更早动摇。一些人在孩提时代就学会把目标放在心中,展开想象来抵挡欲望,他们成年后会更“和谐”: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受老师欣赏,能更好地管理压力,会更清晰地表达,并得到更好的课业成绩——尽管他们中有些人的IQ不怎么高。他们在考试中表现得也更出色,并得以进入更好的大学。最后,他们赢得最令人满意的职位。相比那些在4岁时无法抵御糖果诱惑的孩子,他们在32岁时显然更少地陷入酗酒、嗑药等问题——这说明,能更好预见成年后的成功的,不是4岁时的IQ,而是在棉花糖测试中对冲动的支配力。

这一点向我们传递了希望——因为IQ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改进。然而,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学会增强毅力,与想要即刻满足的欲望保持距离。瑜伽、冥想都在教练习者学会成为自身欲望的观察者,并抓住它们:“瞧,我的大腿绷直了,肌肉在灼烧。我想放松姿势,但是我能屏息呼气,对抗压力,再看接下来会怎样。”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能力就伸展到每一天的生活中:“我真想再吃一块蛋糕。它看着好吃极了、无比诱人。但我可以仅仅注意我的欲望,把呼吸送至蛋糕,什么也不做,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

同样,最能促进孩子自我发展的,是称赞、奖赏他们的努力和恒心,而非夸奖他们“聪明”。作为成人,最能帮助我们的,是懂得要获取第2块棉花糖并非易事。有时候,它需要我们藏起视线来躲避、抗拒;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越能亲切体察自己的欲望,就越能使欲望驯服、听话。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867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