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

抢盐!以防万一

抢盐!以防万一

科学家说:小概率事件一般是不会发生的。

普通人说:那万一呢?万一呢?万一呢?万一呢?万一呢?

自从日本3月11日发生地震以来,果壳网就进入了应急状态,时刻准备应对漫“网”飞舞的各种谣言,打好这场谣言攻坚战。这不,说谣言谣言到,轰轰烈烈、铺天盖地,将货架上的盐一抢而空。

面对这无“盐”的结局,果壳网的编辑们面面相觑,无“盐”以对——敢情我们科普都白做了?

但实际上,并不是果壳网的科普文写得不够给力,而是科学的理性思维和危机状态下人们的直觉思维实在不属同一个频段。

被放大的小概率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安全的,但人们的生活却要继续。只有相信“吃饭噎死”、“喝水呛死”、 “梦中猝死”、“出门被车撞死”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我们才能安安心心地吃饭喝水睡觉出门。

通常我们可以理智地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然而在某些情境下,人们却愿意高估“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验吧!

问题1:在选项A和选项B中进行选择:A:千分之一的概率赢得5000元B:肯定会获得5元问题2:在选项C和选项D中进行选择:C:千分之一的概率损失5000元D:肯定会损失5元

这两个问题取自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1979)的研究。如果你跟大多数人一样,就会发现你在这两个情境中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程度。在收益情境中(问题1),大多数人愿意承担风险,选择“千分之一的概率赢得5000元”(就像买彩票);而在损失情境中(问题2),人们却倾向于风险规避,选择“肯定会损失5元”(类似于买保险)。

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心中的主观概率和客观概率并不完全一致,常倾向于高估小概率事件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可能性,这也被称为"可能性效应 (possibility effect) "(又译概率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会对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一个明确的估计,而是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简化成了三种情况,即“不可能事件”,“可能性事件”和“确定性事件”。小概率事件尽管发生的概率极低,却仍属于可能性事件的范畴,一个概率为5%可能性事件与概率为0%的不可能事件在人们心中的主观概率可绝对不止相差5%。

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能得到一类事件发生的确切的数字概率,这就使得可能性效应更加明显。谣言总是以“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的形式出现(这些形式被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认为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宝”),在人们心中埋下了一颗“可能性事件”的种子。

而从科学角度出发的辟谣却只能告诉大家“一般而言”和“大多数情况下”的结论,或是“保守”地告诉大家日本核辐射泄漏会影响到中国民众的可能性“很低”、“非常低”、“极其低”,却不知人们早在心里偷偷地将那“低概率”抬高了一点。所以,即使是为了谣言中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人们也还是会提心吊胆,惴惴不安,那么,去买几包盐来安慰一下自己,又怎么样呢?

但求无怨无悔

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则从结果的情感性效应角度解释了“可能性效应”。后悔理论认为结果差异越大,我们就能越容易设想出那种后悔的情绪。因此,在衡量选择的优劣性时,人们可能会依据对不同决策带来的假想性后果的比较。

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下雨天是否带伞这一决策而言,最大的差异发生在下雨的时候。若是我们带了伞,就会欣喜,但如果没有带伞,就会后悔。而若是没有下雨,结果之间的差异则会小一些,最差也不过是带了伞没有用上而已。因此,若是考虑到情感的因素,我们会更倾向于带伞。

同样的道理,在问题1中,结果的最大差异出现在小概率事件发生时,若我们选择了A,我们就得到了5000元,但如果选择了B,就会非常后悔。若是小概率事件没有发生,选项A与选项B之间也只相差5元。为了避免后悔,人们就会更倾向于选A。而在问题2中,若是小概率事件发生,选择C则会感觉非常后悔,会因此而多损失5000元,因此我们会更倾向于选D。

抢盐行为也一样。对于那些相信了食盐可以减轻辐射危害,并且高估了辐射危机发生概率的人而言,他们很容易就能设想出,万一核辐射危机真的到来时,自己若是没有买盐将会多么后悔。而若是核辐射危机没有到来,抢购食盐也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成本。所以,为了避免自己到时候可能后悔,听信了谣言的人们会更倾向于抢购食盐。

实际上,当科学雄赳赳气昂昂向前大步迈进时,心理学并不想浇上一盆“人性弱点”的冷水。人们说,每条谣言都有听众。但事实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没有听众的“谣言”,就不成其为谣言。

我们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每一条科学知识也都有它的听众。在此次大震中,日本人表现出来的素质和教养令全世界人民刮目相看,这其中科学知识的普及功不可没。谣言止于智者,知识就是力量。

参考文献

Loomes, G., & Sugden, R. (1982). Regret theory: An alternative theory of rational choice under uncertainty. The Economic Journal, 92(368), 805-824.

Kahneman, D., & Tversky, A.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263-291.

斯科特, & 普劳斯. (2004). 决策与判断 (施俊琦 & 王星, Trans.).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Broron, J. (2009). 思维与决策(第四版) (李纾 & 梁竹苑, Trans.).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卡斯.R.桑坦斯. (2010). 谣言 (张楠迪扬, Trans.). 北京: 中信出版社.

古斯塔夫.勒庞. (2005).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冯克利, Trans.).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18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