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情感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讨好型人格?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情感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有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都有一些共性的表现:

1、敏感

因为善于迎合他人,讨好他人,所以自己的非常敏感,能快速感受到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总是事事小心,生怕得罪了别人。

2、不会拒绝

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淡化自己的需求,从不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即使要求很难实现也会应承下来,硬着头皮满足对方,在没能完成他人要求时,还会非常歉疚,频频道歉。

3、十分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的认识,总是渴望听到他人的评价,以此获得肯定,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想。”

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和成长经历相关,若小时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遭遇过伤害,被人欺负,被孤立过,就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在尚不成熟的认知中,他们会认为“如果我满足了别人,他们就会把我当朋友了,不会再欺负我了。”从内心里,讨好型人格的人是渴望被关心和关爱的,正因为缺失了太多关心,所以用自以为有效的办法获取他人的关注和好意。

内心有所缺失,才会有所渴求,讨好型人格正是这种心态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内心并不成熟,一切的自我评价和定位都来自外界,他们对自己不自信,没有勇气拒绝,没有勇气自己面对成长,总渴望依附在某些人身旁,获取他们的资源和友谊。

以上内容均为开火车的老湿机`顾老湿原创,转载请私信欢迎关注开火车的老湿机,更多想不到,让你轻松得到。

为了使别人高兴或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而不敢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心理学家说,如果你在工作、恋爱或其他方面有以下体验,很可能你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People-Pleaser)” :

与人交往时总是小心翼翼,永远担心冷场尴尬;

想要不断照顾别人的情绪,花费大量时间,非常疲惫;表现出“故作的谦卑”,在人前将自己的所有情绪都隐藏起来;从来没有和人吵过架,完全无法做到拒绝别人;亲密关系中处处放低自己,去做让讨对方开心的事;责任心强,经常不自知地超时工作;被越来越多的人评价“你人真好”……什么是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讨好型人格?

顾名思义,他们总是在取悦别人,把他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并致力于满足别人。他们似乎始终在争取周围每个人的认可和喜爱,努力地让除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高兴。严重的“好人情结”折磨着他们,这种“好人的负担”甚至干扰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及整体幸福感。

心理学家说,讨好者通常表现出以下4个特点:

1. 没有健康的个人边界

拥有清晰个人边界的一个标志,就是足够坚定。他们知道自己有权利拒绝,清楚自己能够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既尊重别人,也保护自己。相反的,缺乏健康边界的讨好者们则不会说“不”。比如,因为“怕父母不开心”而难以拒绝父母对自己生活过多的干预和介入。

2. 极不擅长做决定

讨好者做决定前总在揣测的是“对方想要听什么”,因此,他们对独立做选择感到极其困难。毕竟,他们无法永远猜对合对方心意的选择,也害怕自己选择了对方不满意的。“没关系,我都可以”、“挑你喜欢的就好”这样的话是讨好者们常挂在嘴边的。

3. 不会求助

讨好者们总是生怕自己“麻烦”别人,而自己成天都在被别人“麻烦”。当迫不得已地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还会有内疚和负罪感。

4. 活成了别人,丢失了自我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讨好型人格?

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宋帆

耗费大量时间关注着别人想要什么、喜欢什么的讨好者们,往往难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他们总会挣扎于自己想做的事和他人想让他们做的事之间。讨好者有限的时间被取悦他人这件事占据了太多,也就无暇去顾及那些对他们真正有意义的人和事。

如何停止做一个“老好人”?

讨好者们需要认识到,实际上,讨好型人格对自己有着深深的伤害。“老好人”的面具不仅会让讨好者们看不清真实的自己,限制了自我成长;同时,这种性格会让对方将你的友好视为理所应当,因而也会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脆弱;最可怕的是,过度讨好会耗尽自己的时间和能量,让自己变得精疲力竭。

那么,如何停止做一个讨好型人格呢?

1. 学会说“不”:如何“自然地拒绝他人”需要大量的练习。比如,你需要为自己准备几句拖延时间的措辞:“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但我现在真的不能确定我行不行,晚点再给你答复好吗?” 通过用语言和对方共情、以及拖延时间做决定,你可以打破之前无法拒绝的恶性循环,争取思考和作出正确选择的时间,也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拒绝。

2. 修改思维定式:“我必须努力让每个人都喜欢我”、“我为他们做了这么多,他们应该感激我”……你需要将你心中类似这些的错误思维写下来,并且对它们依次改写:“我不必总是满足他人的期待和要求”、“我可以选择适当拒绝他们,做我自己”。

3. 学会认可自己、照顾自己:你可以在每晚入睡前可以做这样一件小事——记下今天你认可自己的一件事情,比如“今天,我会自己感到自豪,因为我提前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当你那天做了一件与“取悦”相反的事情,就更加应该褒奖自己的进步。

最后,想对所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们说:人生这么短,与其做一个辛辛苦苦的“好人”,不如做一回真实的自己。

愿每个“老好人”都能尝试去思考,探索在除去“好人”这个身份之后,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无论这个自己是什么样子,你都应该相信,你值得被自己温柔相待。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

关注KnowYourself微信公众号,可预约国内最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讨好型人格:不会拒绝别人,常常以牺牲退让来满足、讨好他人。

一、具体表现为:

1.太在意他人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善意、认可,常常用极大的付出来讨好别人;

2.对他人需求非常敏感:常常把自己放在后边;

3.逃避对立分歧、竞争:对自己不自信,依赖于他人,营造和谐的氛围,才能保证安全感;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讨好型人格?

寸草春晖无私奉献母爱无言细致入微关怀备至劳心劳力暖人心扉

4.做事畏手畏脚,不善于拒绝:显得没有主见,而且极易听从别人的想法。

作为一个老好人,他们常有的信念是:

“我必须退让妥协才能保证和谐。”

“我拒绝了他以后结果可能悲惨。”

二、讨好型人格改变的方式:

1.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这是讨好型人格的内在原因,常常放大事件对自己不利结果的想象。

唯唯诺诺的结果:对于自己,是什么都不敢去尝试;对于他人,是得到允许可以侵犯你的领地界限。

这种行为反而放大了自己的不安全感,让自己无所适从。所以要想得到安全感,就要学会合理的拒绝,善于说不。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讨好型人格?

全部秘决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到底。——陀思妥耶夫斯基

2.有许多人受到教条主义的影响,认为退让、忍一忍适合于任何情况,比如说前段时间的中国八大委屈。

以为时时、处处做好人才是做人的真谛,囫囵吞枣的学习,为自己找到了“理论”依据。

这样拼凑起来的道德感,常常造成了巨大的内心冲突。委屈的情绪天天积累,只是不知道哪天爆发出来。

因为你学到的东西是忍让;而或许别人学到的跟你相反,他们只是表面忍让或者宣传忍让,而背地里处处自私自利。要做个会保护自己的人,方法都是灵活的,避免教条主义。

3.建立新的人际相处模式:因为旧的模式是糟践、贬低自己,让自己在社会关系处于绝对的弱势。

人在不断的否定自己中,会让别人相信你是应该被贬低的,因为你就在这么做。而如果你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别人也会觉得你是值得接纳的、值得相处的、有价值的人。

相比唯唯诺诺,大家更喜欢有独立思维、积极快乐的人。

讨好型人格在心理学术语上又被称为“迎合型人格”,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好先生。因为涉及人格心理学,我们就用乐嘉的性格色彩来直观认识。性格色彩把人分为四类:红蓝黄绿。按自我控制力的强弱,以及性格的内向外向来区分。通常我们说的性格性人格主要是指绿色性格的人,没脾气,自我存在感低,不懂得拒绝,总是把别人的要求放在第一位。有着迎合型人格障碍的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别人的要求和自己内在的需求起冲突,长期的自我纠结不断的让自己陷入抑郁。那么对于绿色性格的朋友,当患有迎合型人格障碍时,该如何调节呢?接下来,给大家分享3个相关的策略!01敢于去除道德绑架有着迎合型人格障碍的人身上有着很多不健康的限制性信念,比如“我就该为他人的情绪不快乐!”“我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这样会让别人不开心”“只要大家开心,我妥协是应该的”。这些牺牲型信念都是自己给自己的道德绑架。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需要为他人的情绪负责。我们只有先照顾了自己的情绪,才有能力去爱他人。对于有着讨好型人格的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需要被同等的尊重,在自我价值上,没有谁比谁更高贵。02了解自己的需求对于讨好型人格的人,由于一直努力去满足别人的要求,慢慢连自己需要什么都可能不太清楚了。一个人的自我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是很可怕的,他的自我价值会逐渐降低,慢慢的会越来越自卑,自我控制越来越弱,奴性也会变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孩,要克服这种障碍,你得努力去弄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对应的办法有很多,你可以尝试做一些观想练习,瑜伽或冥想,与自己对对话。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心理测试来了解自己。当然,障碍比较大的时候,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03学习如何自我表达要克服迎合型障碍的最关键一点,就是懂得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是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的,所以经常会产生得不到满足的苦闷情绪。关于如何表达情绪,常规的理论指导效果甚微,最好是能在一些艺术性活动中感受和表达出来。比如参加一些舞蹈活动,练习如何绘画等,在一些艺术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体会那种表达的自由和愉快。当迎合型的人能自由舒畅的表达自己的时候,也是他们能建立相互尊重关系的开始!以上就是关于迎合型人格的一些特征和自我调节方向,更多有关心理学的问题,欢迎一起相互探讨!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讨好型人格?

你的学习从现在开始,无论承受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你会行动,你一定会行动。你正在付出行动。你的意志和行动将体现你的风采。我不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高考,便只顾风雨兼程。

讨好型人格是一个伪心理学概念,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说“讨好型人格”是一个伪心理学概念?首先,来谈谈“人格”。

人格(英语:Personality),又译为性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区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引自维基百科

这类定义大众看起来比较费力,我用“人话”来给大家说说到底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由人先天基因+后天学习形成的,是多个维度组成,比如人们常说的外向、内向就是其中之一;再比如理性、感性。

在心理学上,我们常用到的人格维度是五大性格特质(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也被成为FFW。这个理论用到的人格测量是以下5个维度: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外向性(Extraversion)

亲和性(Agreeableness)

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sm)

人格没有所谓但好坏之分,从个人性格发展角度上来说,“五大性格”趋于稳定在参加工作大约一至四年期间。同时研究数据还发现,即使经历重大人生事件,成人的性格特质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稳定性是特质的突出特点。相较于状态(states)和情绪(moods),人格不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讨好型”到底是什么?

“讨好型”被提及,据我查阅资料后的了解,被提及的出处是美国家庭治疗师萨提亚(Virginia Satir)的萨提亚模式里的求生存姿态之一。

求生存姿态源自一个低自我价值和不平衡的状态。当我们遭遇口语的或非口语的、感觉到的,以及推测来的威胁时,为了保护我们的自我价值,我们选择采用生存姿态来对抗威胁。我们采用这些求生姿态,我们是在尝试得到他人的接纳,同时隐藏我们绝望的渴望,以感觉到与他人链接。求生存姿态,就像是自我表达与自我压抑间的一个不确定平衡。

萨提亚提出的求生存四种姿态是讨好(placating)、指责(blaming)、超理智(super-reasonable)和打岔(irrelevant)。

其中,讨好(placating)是指忽略「自我」,尊重别人,但不尊重自己真正的感受。

“讨好型”姿态常见的行为是过分的对人好、过度和善、让步甚至不断退步、取悦他人、道歉等。这样的姿态下,人们往往听到“这都是我的错”、“没有你我什么都不行”、“没事没事”等言语表达。

在心理咨询、治疗中,讨好型姿态常见的心理特征是焦虑、恐慌、神经质、易被激怒、忧郁的情绪等。

人们有“讨好型”姿态并非就是心理有问题,也有可能只是短时都求生姿态。只是,人们在选择求生姿态时,常常习惯于使用其中一个姿态,而形成固化模式。在长久都某种姿态下,容易引起一些心理问题。

不管是一味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都容易让人在某部分崩成一根弦,久了就崩坏了。

总之,灵活的行为才是健康的行为。

一致性表达

萨提亚除了提到以上四种求生姿态,还有一个更高级的方式——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把自己、他人、情境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种状态是一种高自我价值的呈现。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讨好型人格?

遇事不要急于下结论,即便有了答案也要等等,也许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我是心理咨询师,关注亲密关系、性心理、性科普,如果有问题,欢迎留言与我一起交流。

正面似济公腑首笑颜!反面如关公昂首挺胸!两面性的人!这种言行不一的人!是人世间最阴险可恶的小人!远离牠方免祸至……

讨好型人格并非一种人格,而是一种人格模式。我不敢轻易定义讨好型人格,对我来说,讨好型人格具有以下特征:

1.时刻在意着别人的情绪、感受、语言、表情、动作,担心别人的不开心是因为自己引起,能在第一时间洞察到别人的状态变化,永远第一时间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刻为别人着想。

2.无法拒绝别人对自己的要求,例如:陪聊,陪玩,帮忙做事等等。即使自己不想做,即使有一些无理的过分的要求。讨好型人格不仅仅无法拒绝,还会努力在内心合理化这些要求。

3.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迎合所有人。对,所有人。

4.无法完成别人对自己预期、或者别人找自己诉说不开心的烦恼时,会因为无法达到对方的要求,以及无法解决别人的苦恼,而痛恨自己。

5.社交活动当中,时刻担心自己没有照顾好别人,有一种总有什么事情没为对方做好或者做完全的感觉。

6.不能正常地表现或者表达自己,会担心自己给别人带来困扰,或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负面情绪,怕给别人造成压力。

7.非常希望把气氛保持在融洽、和谐的状态里,不敢制造任何冲突和矛盾,即使自己的权益遭到损害、甚至于身心受到伤害时。必要时会扮丑和搞笑。

8.坚决不会做任何让别人反感的事情,即使是自己迫切希望做的,跟别人意见不同时,最后会遵从别人的意见。

9.有任何要求和需要都不敢提出或者索要,生怕给别人带来麻烦。

10.必要时会选择奉献自己。

11.讨好型人格明明知道“讨好”没有必要,也不是健康的人际关系状态,却无法控制和改变这种不自觉的“讨好”。

12.常常不由自主地照顾别人,即使因此浪费很多时间,觉得非常疲惫,也无法改变这种习惯性。

13.“真实的自我”很遥远。

14.不敢接受和承认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夸赞,但又非常渴求别人的认可。

15.边界不明确,没有底线。

16.希望每一个人都不讨厌自己。

如果把时间、精力及人生目标浪费在博得别人的喜爱上,你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受爱戴的死人!

一个人不能做自 己,处处取悦别人,以别人为中心,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之一。

心理学上没有“讨好型人格”这个说法,讨好只是外在的一种行为方式,并不对应的人格层面。

从人格层面来看,讨好型人格,可能是自我价值感较低,在乎别人的评价,看起来更接近于“自恋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是指一个人需要不断的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种人格特征。其实每个人都有正常的自恋需求,期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和认可。但是如果一个人忙于寻求别人的赞扬和认可,而忽略了自己的其它需求,这种就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从而造成一种病态的自恋型人格。

所以,讨好型人格可能就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委屈自己,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迎合别人,期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满意,赞赏或者支持。

自恋型人格极端的依赖别人来满足自己的自尊,所以在社交中,其它类型的交往都相形见拙。他们倾向于讨好别人来满足自己的自尊,或者在别人不能满足自己自尊需要的时候,给予同等程度的贬低和攻击。

要解决讨好的问题,需要从自己的内在建立自尊感和价值感,包括充分了解自己需求,想法,情绪,也包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人生方向。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格类型,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是经常性地忽略自己的需求,讨好别人。

讨好型人格的行为模式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对别人的讨好,从行为模式上来说对自己没有好处,但是从深层次来分析,讨好型人格的人正是通过这种讨好来满足着自己的内心。

“我讨好你,这样你就会觉得我是好的,只有我是好的,你才会爱我。如果我讨好你,你还不爱我,那么你就是冷漠无情的。”讨好型人格实际上都会有着这样一种机制,这从防御机制的角度来讲,叫做投射认同,是一种对别人施与控制的方式。

事实上,这种讨好对别人来说并不完全是好的。在和讨好型人格相处的最初,可能我们会比较舒服,因为我们都喜欢被讨好;但是和他们相处的久了,我们会觉得很不舒服,有一种被控制、被限制的感觉。我们会对他们感到很生气,因为他们在不断地控制我们。

和讨好型人格相处如何才能不累,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要明确一个点,他们的“讨好”事实上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的需要,而不单纯地是为我们好;在我们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的时候,事实上我们需要克服自己内心的道德焦虑感。如果我们能够克服这一焦虑感,那么我们就不会被讨好型人格控制了。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林海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讨好型人格?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qg/79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